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下落之谜

时间 : 2023-06-07 18:04:55 来源 : 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历史上谜团众多,但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这回我要讲的便是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建文帝,即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朱元璋长孙,父亲朱标。由于叔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在位仅四年,下落不明。而后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在万历二十三年朱翊钧下诏下才恢复建文年号。

建文帝画像


【资料图】

建文四年,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的朱棣率兵攻入应天城(今江苏南京)。抵达应天后,朱棣并没有立即攻城,一方面因为济南之战留下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南京城经过多年的经营城墙高护城池深,易守难攻,且城中尚有二十万守军,如若建文帝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则必也经历一番苦战。

但实际并非如此,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等人选择了开城受降,就在此时宫中突然燃起大火,而等到朱棣杀入宫中时,建文帝朱允炆却已神秘失踪。现场只留下在几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已无法确认身份,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朱棣听罢说道:"小子,何苦如此!"。

朱棣画像

但实际上建文帝的下落,却始终没有得到确认的答案,成祖即位后,派出水路两线去寻访建文下落,路上是胡濙暗访,水线则是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建文帝下落作为明代最大未解之谜,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道士论,和尚论,自焚论,跳井论,出海论。

道士论便是相传当初朱元璋在位时算到自己的后代会有难,所以就提前做好准备。京城被破时,建文帝本打算自杀,但老太监却拿出来了一个盒子,说是太祖早料到会如此,提前做好了准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剃刀,还有僧袍,于是建文帝便扮成和尚,悄悄从地道逃了出去,隐姓埋名的过完了之后的日子,朱棣死后才回到京城后葬于西山。这点我持怀疑理论,且不提朱元璋是否真的料事如神,其他方面也疑点重重,更像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而自焚论则是明官方的版本,认为朱允炆已经死于大火之中。跳井论则认为,朱允炆在城破后,想过一死了之却又担心死后受到侮辱,于是让太监假扮自己,自己则跳井而亡。剩下的和尚论以及出海论则是大多数认可的,和尚论认为朱允炆前往余杭县东明寺出家为僧。万历年间的《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留青日札摘抄》等书也有类似文献记载。东明寺的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的塑像,殿柱上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而出海论的依据则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有记载,成祖即位后,有人告诉他,被焚烧的其实并不是朱允炆,他其实已经潜逃,甚至可能逃往西洋,于是,便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表为宣扬国力,里则暗访建文下落。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虽众说纷纭,但实际上每一种说法都无法提供直接有效的证据。或许这段历史只能够隐匿在历史的长河里吧。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