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一个致敬中国军人的节日。即使脱掉了军装,他们的荣光也丝毫不减。
(资料图片)
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退役军人“提高保障水平”,对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提出新要求、新部署。
在济南,就有这样一个专门为住房困难的退役军人提供公租房的小区——天桥区药山街道滨河雅居社区。在这里,退役军人家庭占租户70%以上,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活跃度高达80%。
为更好地服务这些退役军人家庭,2021年滨河雅居社区居委会成立后,建起“军营特色”党群服务中心,并推出“吹响金色号角、奏响红色旋律”党建服务品牌。“八一”前夕,记者走进这个小区,听小区里的军号声声起、看小区里的红色基因代代传。
资料图
一场转变“军号”精神聚人心
“这个锈迹斑驳的军号是老班长送给我的,虽然已经吹不响了,但只要它在,‘军号精神’就会一直在。”7月20日上午,滨河雅居社区活动室内,“军号爷爷”段学军正在给孩子们讲述参军经历。
自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在滨河雅居社区,退役军人参与的活动不胜枚举。然而,两年前这样热闹的活动场景并不多见。
“退役军人社会化融入程度不同,而且这么多退役军人家庭都集中到社区,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如何开展社区工作成为摆在社区‘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滨河雅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蕾说,正是段老赠送的军号给社区服务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李蕾表示,“军号”在手,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经过充分酝酿,社区党支部提出了创建“吹响金色号角、奏响红色旋律”党建服务品牌。
品牌打造从搭建红色阵地开始。2021年,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滨河雅居社区打造了占地95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建有记录“三大战役”等军史资料的“军史角”,陈列着社区退役老兵提供的军营“老物件”,布置了专门展示社区退役军人荣誉的“风采墙”。在这里,老兵们追忆军旅岁月,感悟初心本色,“集结号”也逐步吹响。
一次突破“敲门问需”
暖人心思路定了,阵地有了,接下来就是在实干中突破。
为更好地了解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敲门问需”活动,挨家挨户收集意见,听取建议。就这样,在一次次敲门声中,滨河雅居社区党支部彻底打开了退役军人及家属的“心门”,社区治理工作有了全新突破。
根据收集上来的信息,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每逢春节、“八一”、中秋节等节日,对登记在册的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会开展“致敬军人、关爱老兵”系列活动;每逢重阳节,还会邀请蓝翔技师学院志愿者们为老兵免费理发等。
落实“拥军优抚”暖心行动的同时,社区还开展了“情系老兵”系列活动。自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为百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指导、免费体检等服务;组建“军歌嘹亮”合唱团、“巧手军嫂”勤务团,丰富退役军人军属文化生活;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心敬老行动,为社区独居退役老兵送温暖……件件实事暖民心。
一种提升 织密网格换真心
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依赖于规范系统化服务。尤其是对于刚成立两年多且服务着全市首个退役军人公租房小区的滨河雅居社区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两年来,社区不断在摸索中积累,逐步织密织牢“一张网”,形成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社会治理格局。“网”内整合了专职网格员力量,合理设置5个基础网格。根据网格员工作职责内容,社区推行“678”工作法,即要求网格员坚持“微笑多一点”“效率高一点”等“6个一点”服务法;每周开展“早安滨河”“你好小哥”等“7天行动”;扮演好“特殊需求代办员”“退役军人联络员”等“8大角色”。着力将网格员培养成“执行有速度、落实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全科社工”,拧成步调一致的“一股绳”。
此外,社区还扩大“朋友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搭建多方联动、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先后整合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关单位以及科研院校、园区企业、社会团体等资源力量,定期开展权益维护、政策宣传、健康义诊、就业招聘等10余项“定制化”服务,逐步形成了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让社区治理的“独角戏”转变为各领域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真情服务换来了退役军人及家属的“真心”。在滨河雅居社区有20余名退役军人自发成立了“老兵不老”服务团、“家园哨兵”志愿团,协助开展疫情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微行动”中,展现退役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军号声声撼山河。他们虽然脱去了军装,但在党的引领下,正在自己的家园里奋勇冲锋。(济南日报记者:张素芬 通讯员:范玉超 李福英)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